EMI唱片
风靡百代 |见证华语流行音乐史
EMI唱片公司是流行音乐界最具文化意义的唱片公司之一,拥有显赫的历史,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,站在音乐行业发展每一波浪潮的最前列。
EMI旗下拥有最具创新精神的英国音乐人,包括艾尔顿·约翰(Elton John)、保罗·麦卡特尼(Paul McCartney)、弗洛伦斯和机器(Florence + The Machine)、皇后乐队(Queen)、金属乐队(Metallica)等。
EMI唱片(曾用中文名称“百代唱片”)在中国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,长期以来一直扶持华语音乐人,推动华语音乐发展。
1931年伦敦,英国留声机公司 (Gramophone Company) 与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(Columbia Graphophone) 合并,成立了电子与音乐工业公司 ,即EMI(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)。在合并之前,哥伦比亚唱片控制着两家中国音乐厂牌:中国唱片公司 (China Record Co. Ltd) 和东方百代公司 (Pathé Orient Ltd.) ,后者最初是法国百代唱片公司(Pathé Records)在中国的分支,“百代”是法语Pathé的音译。1933年,这两家唱片公司合并之后组建了EMI在中国的分公司,合并后的公司保留了“百代”这个中文名字。
东方百代公司成立于1908年,在上世纪10年代,该公司主要灌录的都是京剧戏曲唱片,之后则拓展至华语流行音乐。上世纪20年代中期,东方百代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唱片公司。1927年,东方百代灌录了由黎锦晖创作的《毛毛雨》(The Drizzle),被称为“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”,黎锦晖也被誉为“中国流行音乐之父”。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末,东方百代主宰了中国唱片录制行业,占据国语流行音乐近90%的市场份额,制作了无数大获成功的华语流行音乐作品,其中就包括当时最著名的一些歌手,如姚莉、周璇、吴莺音的代表作。姚莉1940年演唱的《玫瑰玫瑰我爱你》(Rose, Rose, I Love You)红极一时,成为第一首被西方歌手翻唱的华语流行歌曲。
百代唱片在中国的运营延续到1950年代。1953年,百代唱片(Pathé Records)由上海迁往香港。百代迁往香港之后将英文名更换为EMI Hong Kong,但是依然保留了原来的中文名称。来自上海的歌星们到香港后继续灌录歌曲,上海风格的音乐风靡一时,这一流行趋势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,之后欧美流行音乐和粤语流行音乐才逐渐占据主流。
EMI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逐渐开始转型,直到1979年签下罗文(Roman Tam)和陈百强(Danny Chan)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,EMI香港签下了诸多大受欢迎的粤语歌手,其中包括刘德华(Andy Lau)、卢冠廷(Lowell Lo)、关正杰(Michael Kwan)、吴国敬(Eddie Ng)、彭羚(Cass Phang)等大家熟悉的名字。1997年,EMI香港签下天后王菲,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华语乐坛的地位。
1990年,EMI在台湾成立分公司,积极拓展在当地的业务。1995年,EMI台湾创立子品牌种子音乐(Seed Music),该公司后来为张信哲发行了三张红极一时的专辑:《宽容》、《梦想》和《挚爱》。1996年,EMI台湾收购了点将唱片公司,后者旗下有江蕙(Jody Chiang)、伍思凯(Sky Wu)等知名歌手。1999年,EMI台湾引入子品牌维京唱片(Virgin Records)并一手打造了江美琪(Maggie Chiang)、萧亚轩(Elva Hsiao)等新人。不久之后,在华语乐坛地位超群的林忆莲加盟维京唱片,她那首传唱度极高的《至少还有你》就是在加盟之后录制的。2002年,EMI台湾成立子公司伊世代娱乐(ECentury Entertainment),也吸引了陶喆(David Zee Tao)这样的知名歌手加入。2006年,EMI台湾又推出子品牌国会唱片(Capitol Records),先后签下了蔡依林(Jolin Tsai)和孙燕姿(Stefanie Sun)等音乐人。
2003年,EMI唱片香港的业务被转让至金牌娱乐(Gold Entertainment),后者于2008年又收购了EMI唱片台湾。2012年,环球音乐集团(Universal Music Group)收购了EMI,后于2014年6月在台湾重新启用这一厂牌,并宣布张惠妹(A-Mei)和杨丞琳(Rainie Yang)的签约加盟。而后,创作歌手艾怡良(Eve Ai)也宣布加入。
2021年6月,环球音乐集团大中华区宣布启动多厂牌战略运营,重新将EMI这一历史性的音乐厂牌引入中国,这一跨越百年的传奇厂牌即将谱写新的乐章。